篇首语:本文由编程笔记#小编为大家整理,主要介绍了精要主义设计人生——对混乱的工作说不相关的知识,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前段时间一次闭门会是读书分享,一位老大哥分享了《精要主义》,最近两次出差,在飞机上把这本书读完,结合工作经历有一些体悟,这里分享出来给大家讨论。
《精要主义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
首先,我们回答这个问题,《精要主义》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籍?
《精要主义》是一本“提升认知”类的书籍,它提供一套【思维框架】,旨在改变人的思维方式,以帮助大家更容易达到目标。
与之类似的书籍有《瞬变》(8.5-非常推荐)、《系统性思考》(7-推荐)、《系统之美》(6-一般)、《自控力》、《批判性思维》......
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是「提升认知」以及「思维框架」
简单来说,你的认知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在你大脑的投影,因为防御机制的存在,这类“思维框架”类书籍极可能变成让你觉得“很有道理”但到实际遇到事件时并没有什么用的情况,换句话说就是:
道理我都懂,但并没有什么卵用,这是因为所有的“思维框架”都需要融入你的认知体系,不然并不会产生什么价值,最后变成读了一篇爽文。
什么是思维框架?
这里继续深入探讨,先以《瞬变》为例:
瞬变提供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思维框架,也可以称为「方法论」,帮我们从三个层面解决不想变化的惰性:
1)所有冥顽不明,不接受改变的人,其实是因为缺乏清晰的目标,所以第一步是提供清晰的目标;
2)表面上懒散的人,实际上是激情耗尽的表现,不能强迫这种人去完成清晰的目标,而是要把感性的部分引入进来,自驱前进;
3)目标明确+思想深层次想改变的同时需要控制外部环境(控制路径),当路径形成后,改变会更容易产生;
提出目标->引发共鸣->打造环境(解决卡点),这就是《瞬变》一书主要阐述的「思维框架」或者说方法论。可以看出,这个跟OKR的思维框架十分接近:
1)提出激动人心的Objective;
2)构建关键路径,形成Key Result;
3)构建环境,执行复盘以及循环,持续跑下去;
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是什么?
《精要主义》产出的核心观点是:更少但更好!整本书其实都是在表达一个核心观点:学会选择,并且你不选择环境会帮你选,那样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。
书籍的第一部最为重要,他描述了这个思维框架:
选择——战无不胜的力量
非精要主义者往往选择“我必须做”、“我没办法不做”、“我没有选择”的思维而最终丧失选择权;
精要主义者更多的会选择“我选择做”、“我拒绝做”、“我有选择”的思维而最终获得了选择的权利;
这本书的描述其实很好,其中也有很多案例,但是这些案例里面却有一些惊人的共性:
1)案例里面很多是工作10年以上的人事物;
2)案例更多的以高管甚至总裁为材料;
这里想要表达的是:
选择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!他是自由意志的展现,他是很多伟大事业的开端。
但真不是所有人拥有选择的权利,事实上是多数人以为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,但他并没有那个「能力」
我猜测,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将「选择」放在第一章并浓墨重彩的介绍,真实的世界单单是「选择」这个词,就会实际劝退多数的人,这是为什么呢?
选择意味着取舍
选择是个很美好的词,但损失却不是大家想看到的,每个选择都有大量的机会成本浪费。
选择赵敏确实是个令人满意的决定,但周芷若一句“若我问心有愧”呢,却让我久久不能入眠。
倘若我同时选择了小昭、周姑娘和赵敏似乎是妻妾成群,皆大欢喜,但我是不是也会少了那种“一心一意”的情感机会呢?
所以,选择意味着舍弃,我们选择学习、写文章、独立思考的时候,就会失去撩妹、打游戏的快乐,这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。
你没有选择的能力
更多时候,我们其实并不具备选择的能力,这里有很多因素:
举个例子:
你刚高中毕业,你知道该选什么专业吗,你凭什么知道?
你国内大学无望,父母决定你该出国学习的时候,你可以选择不出国吗,你能承受选择的代价吗?
你不选,其他人会帮你选!
既然如此,我们可以不选吗?那当然是可以的啊!
但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,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作出选择,但那可能不会是你想要的生活。
综上:
选择是一个珍贵的权利,也是一个稀缺的能力,书中案例多是在生活中摸爬打滚多年的人,他们有那个能力(认知+信息量+势能+少量生活必须的财富),但你应该拥有什么“级别”的选择,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,是要好好思考的,因为选择是需要买单的!
PS:我身边有一些美丽的女同事,一生就没怎么错过,唯一的错误就是老公选择错了,于是生活万般不如意,所以选择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!
有了以上知识,我们进入正文吧!
工作中精要主义的思考
Case1:固执的小孙
依旧回到一生之敌孙狗的故事:
我:小孙,你这周要回去吗?
小孙:对啊。
我:周五有比赛(CEO挑战赛),完了你出差回去吧。
小孙:比赛跟我有什么关系,我周三就走!
我突然就有点怒火中烧了,耐着性子继续说道:周五老板跟我们比赛呢,你不参加吗?
小孙:我有什么好参加的!
我:你......算你屌,你真屌!
这个案例对团队的本质是梯队建设的问题,但对小孙乃至对我来说是个选择的问题:
在一定阶段后,一个人要成长需要大量的资源去验证他的想法,只靠纸上谈兵是很难自我突破的,我们一方面给这些同学资源去帮我们解决问题,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同学利用资源做自我成长。
这里的点是:Leader希望下属成长,以便帮忙背更多的锅。这个变成了主要的矛盾点:我帮小孙做了选择,小孙没有明确的说不,并且在享受着“不选择”带来的好处,于是这就变成了:
1)Leader认为我给了你资源,那么你就必须响应我的期待;
2)下属认为,我TM又没逼你给我资源,我为什么一定要响应你的期待;
3)团队梯队建设出了问题,Leader没有更好的选择;
4)下属继续占用资源但未必给予正面反馈;
5)Leader开始全局梯队建设;
从精要主义角度来看,我选择坐视梯队建设的问题,所以碰到小孙这种下属时候没有更多办法;
小孙没有选择自我成长满足Leader的期待,那么他会逐渐失去成长所需的资源;
这里可能还有一层,小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(可能是跟家人见面),所以他获得了一部分,同时他也失去了一部分,他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。
工作中的左右横跳?
上周,我跟一个产品同学在做团队22年的规划,却看到他愁眉不展,原来他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活:老板让产品团队去做下销售团队的绩效管理方案,于是这个事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,于是该同学连续两天在左右横跳中度过。
这种左右横跳的味道似乎很熟悉,我将思维拉回了两年前,想起了我有一段时间也在左右横跳!
当时是因为资源受限加之目标实现受挫,导致的个人势能降低,看似是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,而当时的表现是:
1)想做的事情做不了;
2)能做的事情没必要做;
我当时也比较疑惑,总觉得该做点撒,但又一直不知道该做撒......
我的好兄弟也急呀,于是用他的切身经历为我讲经说道,大概意思是你不如下场去带项目吧!这个兄弟一定是真的在帮我思考,我也非常感谢,也偶尔确实在想,尼玛要不就去带带项目吧?
但后面一直就走不出这一步,后面也与Leader交流了这个问题,大概的结论是:
1)我们两个的定位不一样,他可以兜底做项目,我未必能这么做;
2)我们性格与能力模型差距太大,他的办法未必适用于我;
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却未必清的典型案例啊,相当于考试50分的同学再教考试51分的同学怎么学英语!
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《精要主义》里面的一个点:更少但是更好,在没有想好要做什么的时候,那就选择不做什么!
将思绪拉回,跟那个产品同学说:
1)这个事情应该你做吗?
2)你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吗?
3)就算你能做好设计,你有这个权限推动吗,他符合权责利模型吗?
产品同学给出了否定的答案,于是他开心的放弃了手里的事情,并且心安理得......
而《精要主义》里面也给出了一个标准:只接受评分在90分以上的人事物!
这个标准很严苛,举个例子,你要选择未来的妻子,我会为每个交往的女性打分,只有90分以上才考虑,如果你不够优秀的话大概要孤独一生了......
他还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模型,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做判断:
1)你所面临的机会是什么?
2)你考虑这个机会,那么他要满足的最低三个标准是什么;
3)你最终接受这个机会,他需要满足理想的标准是什么;
这里比如你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,那么他需要满足最低的标准可能是:
1)有时间陪家人;
2)保证基本生活所需;
3)我能胜任;
他的极端标准可能是:
1)有大量空闲时间;
2)钱很多,比如一年10W!
3)离家近,10分钟路程;
只要不满足标准超过2条,就可以不予考虑了。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型,他的真实价值是可以引导你思考这个事情的上限和下限是什么,比如之前那个兄弟建议我去带带项目这个事情:他的下限可能是能处理杂事的项目经理,而他的上限可能也只是优秀的项目经理。
很显然,这不应该是我应该做的事;同样这也不应该是那个产品同学该做的事。
从精要主义者到精要主义领导者
书的最后有一个章节是想要引导我们将精要主义的思维带入团队:
他与我们之前探讨的Leader的模型是一脉相承的:
Leader的能力模型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1 战略能力;
2 战术能力;
3 信息收集能力;
4 表达营销能力;
5 持之以恒的能力(耐操);
大leader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想办法:
1 选题;
2 梯队建设;
3 资源协调;
4 核心辅导;
5 机制匹配;
这里要表达的是:
类似于《精要主义》这类书籍或者说这类思维框架或者说方法论有很多,大家要择其善者而从之,并且也要有能力去分辨其中一些问题。
举个例子特例是不具备普遍的意义的,不要因为一些传奇的材料,就觉得这个事情你也行,黑人是可以做总统,但并不是连黑人都可以做总统,那么我不能吗?
在阅读和生活中,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,去吸收这一切,让他变成我们特有的思维框架的一部分,入乎其内、出乎其外,这样就真好啊!!!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,希望对各位有用。
最后
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,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小忙:
点个「在看」,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(喜欢不点在看,都是耍流氓 -_-)
欢迎加我微信「qianyu443033099」拉你进技术群,长期交流学习...
关注公众号「前端下午茶」,持续为你推送精选好文,也可以加我为好友,随时聊骚。
点个在看支持我吧,转发就更好了